08月27 中醫藥助力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今依然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疾病防控的歷史實踐中,中醫藥發展了完備的防疫學理論,構建了成熟的中醫藥防疫學知識體系,在歷史上的重大疾病防治和新中國成立后的流感、慢性病、SARS、禽流感救治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次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中醫藥也表現突出,療效顯著,組建五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病區、醫院和方艙醫院,發布“三藥三方”等有效方藥,制定和聯合發布中醫診療方案,及時走出國門援助國外抗疫,向世界分享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中的優異表現,再一次證明抗擊全球突發重大衛生事件,中醫藥參與不可或缺。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再做貢獻。
推動中醫藥特色發展 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作用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的發展,衛生健康問題復雜多變,解決好中國的衛生健康問題,實現健康中國提出的戰略目標,對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義重大,也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基礎進和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引領和示范作用巨大。
發揮中醫“治未病”和養生理念,普及健康生活,加強健康教育。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養生的民族,應加強中醫藥治未病理念在健康中國行動中的推廣和傳播,把疾病防治中心前移,普及未病先防理念。積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和健康理念進校園、進企事業單位,進入基層社區和廣大農村,開展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收入群體中的中醫藥健康教育活動。促進中醫藥健康教育、現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促使廣大群眾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中醫藥臨床救治服務能力。要完善國家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給中醫臨床救治提供服務機會。要分類指導,分級管理,逐步建立分層醫療機構,明確中醫診療在不同等級醫院的服務體系和評價標準,提高中醫在醫療機構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要建立中醫藥參與重大突發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和救治機制,保證中醫藥及時參與重大突發疾病和傳染病的救治。在中醫醫院中,繼續提高中醫藥參與診治的比例,讓中醫藥特色在中醫藥專科醫院中率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繼續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促進重大疾病的救治率。推動分級診療進一步落實落細,提高基層中醫藥臨床救治能力,促進中醫藥服務遍布于各級醫療體系。
推動中醫藥人力資源建設。推動中醫藥教育進入大中小學,培養廣大青年學生對中醫藥的濃厚興趣,使他們了解中醫,學習中醫,為中醫藥選才打下基礎。改革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中醫藥專業的通識教育,打通人文、科技、哲學、醫學的融合通道,擴大學生視野,積極培養中醫藥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優化中醫藥專業課程設置,構建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突出中醫經典教學和中醫思維提高課程,凸顯中醫藥專業的中醫、中藥特色。合理設計實習實訓課程,增加臨床教學在專業培養中的比例,提高中醫藥學生的臨床應用能力。建立健全中醫藥工作者繼續教育體系,鼓勵中醫藥人才積極參加中醫藥特色專題培訓,培養中醫臨床醫生的中醫思維。加強中醫藥人才評價引導,在人才評價體系中,加強對中醫藥相關內容的考核,引導中醫藥人才具有突出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 在中醫藥科研中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是中醫藥的命脈、活力和希望所在,中醫藥學要煥發新活力,滿足新時代人民衛生健康事業戰略需求,必須牢記守正創新這一個根本要求,結合最新科技發展,實行多學科融合發展,創新科研機制體制,釋放制度創新紅利,在中醫藥各個關鍵環節融合創新因素,實現中醫藥創新發展。
創新中醫藥科研體系。改革科研管理體制,釋放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紅利,找準束縛中醫藥科研的體制和制度的制約因素,破除一切阻礙中醫藥科研活力的不利因素,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投入到中醫藥科研工作中來。建立健全與中醫藥特點相符的中醫藥科研評價體系,建立中醫藥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人才、科研機構、科研項目等關鍵環節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指標,使中醫藥科研評價體系符合新時代中醫藥科研工作實際和需要。分層級建設各級科研創新平臺并統籌整合,增加中醫藥科研工作的合力。
做好中醫藥重大科技項目。瞄準世界科研最新發展趨勢,把握國家發展戰略需求,解決中醫藥核心關鍵問題,對中醫藥重大項目進行重點支持。堅持把中醫基礎理論創新工作作為重大科技項目的重點,推動中醫藥理論創新。要做到科學研究和臨床救治一體進行,邊進行臨床工作,搜集數據,總結經驗,邊進行數據分析、對比分析,把理論和臨床緊密結合,推動中醫藥科研服務臨床的實際應用能力。堅持把中藥新藥開發、經典方劑開發的項目作為重點科研項目進行支持,開發療效顯著的中藥產品,提高中藥產品的臨床應用率,取得重大中藥藥品開發和中醫診療重大成果。對中醫藥重大成果的登記、申報、評價和應用等環節實行綠色通道,促進中醫藥重大科研成果第一時間服務于國家需要和實際應用。
做好中醫藥大數據建設。加大中醫藥大數據人才培養,建立穩定的中醫藥大數據人才隊伍。中醫藥大數據建設牽涉到中醫、中藥、文獻、信息、工程等多個學科,屬于交叉學科。要加大政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社會組織、行業協會、高校、企業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中醫藥大數據建設的工作凝聚力。在此過程中,聚集一批能力強、素質高、多學科的人才,建立穩定的中醫藥信息大數據隊伍。各級政府和中醫藥管理職能部門要加強中醫藥大數據建設的頂層設計,分級分批建設一批中醫藥大數據建設中心,推進不同數據信息中心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利用大數據優勢,整合中醫藥信息,挖掘中醫藥臨床救治經驗,明確中醫藥臨床防治救治規律,提高中醫藥臨床的創新能力。
推動中醫藥融合發展 提升醫教協同、中西醫結合水平
加強醫教協同。促進中醫學本科“5+3”培訓、中醫學專科“3+2”培訓和中醫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規培進一步規范。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建立和完善符合中醫藥行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著力規范化培訓內涵建設,突出中醫中藥特色。加大培訓基地條件建設,完善培訓質量標準,強化過程管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加強對醫教協同的規范化評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充分發揮培養基地的名師資源,實行中醫藥培訓的特色師承傳統,提高中醫思維能力,培養中醫人才相對完整的中醫臨床診療知識與技能體系。
加強師承教育。建立高質量的考評標準,制定科學的考評體系,是中醫傳承的質量保障。推動理論考試和臨床考試相結合,不僅測試對中醫名家中醫思維、獨特理論、診療思想的考核,還要注重考查師承教育的臨床表現,考查跟師人員是否能夠把名醫名家的思想應用于臨床實踐,是否能把中醫藥的經典理論應用到科研之中。促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過程管理,全過程監督課程培訓、跟師培訓、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做到過程的量化管理,做到跟師的日常監督和管理。根據跟師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嚴格考核師承內容的評價。建立中醫藥院士工作室、國醫大師工作室、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室、名老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構建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項目。設立中醫藥名醫名家思想挖掘整理專項課題,鼓勵中醫藥高校、科研機構、臨床醫院積極申報立項,共同挖掘中醫藥師承教育方面的特色思想和理論,把名醫名家的中醫藥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相結合,提高中醫藥傳承特色。
加強中西醫結合。創新中西醫結合理論體系,堅持中醫藥特色,吸收最新科技和西醫科研成果,建立完整的中西醫結合理論,創新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論,找準結合的途徑和手段,明確結合領域,推進中西醫結合理論創新。改革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中西醫結合課程的比例,適當延長中西醫結合專業學制,探索本碩連讀或者碩博連讀的專業培養模式,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中西醫結合專業中來。堅持在臨床實踐中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加大中醫藥臨床和科研數據分析,促進中西醫結合治療疑難病、多發病和重大疾病,在臨床實踐中檢驗中西醫結合的療效,以中西醫結合的療效促進中西醫的主動和有效結合。
推動中醫藥開放發展 提升中醫藥國際化水平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一偉大事業中,中醫藥作為世界傳統醫學的主要代表,應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根據時代要求和世界變化,主動向世界開放,以積極的姿態,提高國際化水平,為自身參加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提供國際平臺。
增強中醫藥文化的世界話語權。加大中醫藥科研與醫療的國際合作,以人文交流、醫療援助、人道主義等貼近國外的價值觀和生命觀,促進中醫藥在國際上的認同,推動中醫藥文化進入西方話語體系,提高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話語體系中的國際話語權。目前,我們推進中醫藥走出去的話語常常以“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走出去、傳播中國文化等概念為中心話語,然而在西方價值觀占主流地位的西方話語體系中,中國提出的這些概念要想得到西方受眾的接受,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此外,中醫的敘述體系過于寬泛宏達,以說理、說教、灌輸為主,缺少西方敘事體系中的科學、試驗、客觀,無法得到西方受眾的認可,也無法融合進入西方的話語體系。中醫藥進入西方話語體系,提高話語權,并不是完全附庸于西方話語體系,泯滅自己的話語價值,恰恰相反,中醫藥要善于以外國人能聽懂的語言,講述中醫藥文化和故事,發出中醫藥的聲音,從而彰顯自己“和而不同”的獨特價值,推動中醫藥中外人文交流。中醫藥要善于以醫療援助和人道主義救援等西方醫療體系的主流價值觀為媒介,提高中醫藥的國際傳播與認同,促進中醫藥和西醫體系的全面融合。
擴大中醫藥產品在世界醫療市場的占有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政府投入、社會資本、國際資本的融資投資,建立國際中醫藥醫療集團和中藥企業集團,開發新型中醫藥創新產品,以療效和藥品開拓國際醫藥市場,提高中醫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目前,中醫藥醫療集團和中藥企業和國外相比,規模較小,缺少大規模資本支持,難以和國外醫療集團和品牌進行競爭。而且中醫藥企業自身研發優勢不突出,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必須使中醫藥企業的資本多元化運作,以資本為撬動力,提高中藥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集團,開發出世界認可的中藥產品,以開拓國際醫療市場和提高世界醫療市場占有率為目標,推動中醫藥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發揮作用。
提高中醫臨床在西方醫療體系的參與度。中醫缺乏臨床療效的精準分析,與西醫的精準醫學模式和循證醫學模式嚴重偏離,至今還未能得到西方醫療體系的承認。即使有一些臨床治療有療效分析,其分析也缺乏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支持。因此,要發揮大數據支撐作用,加強中醫中藥對專科專病,尤其是對重大疾病或突發性傳染病的療效分析,以西方學術模式和循證醫學為突破口,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精準分析,從而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精準醫學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推動中醫藥治療進入西方醫療體系,提高中醫臨床在西方醫療體系中的參與度。(朱劍飛 河南中醫藥大學 辛凱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