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抹臉的玻尿酸添加到食品中之后是否安全?它們與普通的食品又有怎樣的區別?新食品的原料獲批對食品產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日前,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推動新食品原料應用,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功能性食品發展趨勢圓桌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和藥品的中間體
“早在1983年,我國第一部食品衛生法試行期間就提出,新資源食品由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原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衛生部門批準了許多新資源食品或新食品原料,不僅豐富了食品內容,滿足了廣大群眾不同層次的健康需求,也促進了產業的快速發展,“包括此次透明質酸鈉等新食品原料的應用,意義非常重大。”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各種生物活性物功能性成分在體內的代謝和作用被進一步揭示。同時,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對食品中的特定功能性追求越來越強烈。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功能性食品行業市場需求前景及銷售渠道分析報告》,2019年中國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為3585.8億元。
“以前老百姓出國往往會背電飯鍋或馬桶蓋回來,隨著中國制造日漸強大,這樣的現象很難再見到了。但現在出國,身邊不少朋友會讓幫忙帶回魚油之類的功能性食品。”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陸文偉教授表示,他發現這些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有不少是國內提供的。
目前,在中國食品分類中,還沒有“功能性食品”這個法定名稱。根據《食品安全法》,中國食品類別可劃分為普通食品與特殊食品兩大類。其中,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不同國家對功能性食品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一般認為,功能性食品是指對人體具有增強機體防御功能、調節生理節律、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等功能的食品。”中國營養學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翟鳳英說,在中國,保健食品主要針對特殊人群,其標識是一個藍帽子,“功能性食品的范圍可能更廣,在慢性病高發、生活方式病不斷增多的年代,功能性食品非常重要,有助于預防多種疾病,輔助臨床治療。”
“在特定概念上,功能性食品就是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陸文偉表示,功能性食品在產業界可能就是食品和藥品的中間體,個體可以通過功能性食品滿足健康需求,改善提高健康水平。
口服玻尿酸具有多種健康功效
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是大家很關注的問題,中國在這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控。以玻尿酸為例,它要成為新食品原料,要經過哪些流程?
“新食品原料公告透明質酸鈉應用擴展至多種普通食品,是國家衛生主管部門依據《食品安全法》委托專業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經過詳細的國際標準法規考察和科學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而得出的結論。”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主任助理、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劉明說,認可其在食品中的應用還僅僅是開始,從原料到在食物中科學合理的應用,還需要開展原料質量規格、產品檢驗方法等標準化的研究和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透明質酸鈉是透明質酸的鈉鹽形式。”陸文偉說,“在工業生產上,有很多這樣的鈉鹽形式存在,主要是為了提高溶解性。”
“透明質酸本身是人體的一種成分,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翟鳳英介紹,透明質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發現的自然界中保濕性較好的物質,被稱為理想的天然保濕因子。它可以改善皮膚營養代謝,使皮膚柔嫩、光滑、增加彈性,在保濕的同時又是良好的透皮吸收促進劑,與其他營養成分配合使用,可以起到促進營養吸收的作用。
玻尿酸添加到食品中,是否安全?是否能被吸收?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制劑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大學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臧恒昌表示,查閱諸多文獻和研究發現,口服透明質酸經過代謝,可以部分被生物體吸收利用。口服透明質酸在保護胃腸道健康、護眼、緩解骨關節炎、改善皮膚功效等方面可以發揮作用。
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介紹,透明質酸作為食品原料在國外已經應用多年,日本很早就將透明質酸應用在普通食品和飲料中,美國多將其用于關節修護類產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透明質酸生產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目前,中國的玻尿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80%。
國務院發布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指出,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要大力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著力發展保健食品、營養強化食品、雙蛋白食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促進生產、消費、營養、健康協調發展。
“新食品原料的開發應用,有利于食品行業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劉明表示,未來透明質酸鈉將作為原料出現在如巧克力、飲料、冷凍飲品等更多食品中。要通過建立有效的質控檢測技術體系,保證產品的含量和功效,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健康,避免大規模產品入市后,可能出現以次充好、虛假標識的情況。
營養不平衡會導致“三高”等健康問題
當前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狀況如何?人們是否需要功能性食品?
“近40年是我國居民生活方式改變最大的40年,食物極大豐富,體力活動減少,腦力活動增加,居民膳食營養狀況基本趨勢不斷改善,很多營養性相關疾病減少,但同時也有新的營養問題出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介紹,營養不平衡或者某些營養素過剩,會導致超重、肥胖、“三高”等健康問題。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當前中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一定要改變國人的飲食行為。現在大家普遍吃肉較多、吃蔬菜較少,動物性的食物攝入多,植物性的食物攝入少。”丁鋼強指出,沿海地區居民的水產品攝入情況不錯,但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居民吃的大多是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食物,畜禽肉類的消費量比較多,而水產品、水果的消費量比較低。
調查發現,由于飲食不平衡,不少人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翟鳳英表示,老年人、兒童青少年缺乏部分營養物質的情況較多,應當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補充一些常見的營養素的補充劑,包括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品,以滿足身體的需求。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張燕表示,從加工食品的角度來說,食品的原料或配料中除了要重視蛋白質、礦物質等傳統功能成分,一些新功能活性成分也需要充分考慮,比如透明質酸、葉綠素、花青素等,這樣可以讓居民的日常飲食營養更均衡、更健康。
]]>在多位醫生眼里,玻尿酸只是一個別名而已,起的用途遠超美容這一狹小的領域。醫美機構的調研報告稱,中國醫美市場到2025年,空間將達5000億元。醫美機構人士分析,隨著這一產品在醫療領域,如骨科、眼科等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未來這一產品的市場空間或將超萬億。
披著美容外衣的醫用產品
在記者采訪的多位醫美人士眼里,玻尿酸就是改善衰老現象的醫用級別的物質。而幾位醫生眼里,則是“小看了玻尿酸”。
玻尿酸,在醫療領域,通用名為透明質酸,其本身是人體物質。
而透明質酸(HA)走紅,因為“玻尿酸”這個名字在護膚和醫美領域的使用而被大眾熟知。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皮膚損傷修復研究所所長楊蓉婭介紹,透明質酸是人體自身存在的一種天然物質,在體內發揮保水、潤滑、促進修復等重要生理功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機體的老化,20歲以后開始加速流失。透明質酸也是目前發現的自然界中保濕性較好的物質,被稱為理想的天然保濕因子,所以在皮膚領域被廣泛使用。
據了解,透明質酸的人體含量如果在20歲時是100%,那么嬰兒時就是500%,但到了65歲以后,人體只存在25%透明質酸。也就是說,這一人體自身分泌物質,隨著年齡的增長,分泌能力逐漸降低。但這種物質如何能夠得到補充,曾一度是個難題。
關于玻尿酸的商業開發歷史,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在1934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從牛眼玻璃體中分離出該物質,但這種方法提取率極低,很難應用在醫學臨床上;之后科學家發現雞冠里含有大量透明質酸成分,所以開始從雞冠中提取,但產量也很低,一千公斤的公雞冠只能提取一公斤的透明質酸。而且成本高昂,一公斤價格達到15萬到20萬美金。提取出來之后,最早只能用于最精尖的眼科手術里,并無法大范圍臨床推廣使用。直到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才極大促進了其推廣使用。
由于透明質酸安全而且又有可塑性,之后逐漸使用于微整形,被更多人熟知。聯合麗格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李曉寧介紹,有人想改善輪廓,包括額頭、鼻背、下頦等部位,這些可以通過玻尿酸(透明質酸)產品實現;有人只想改善衰老下垂松弛的狀態,如淚溝凹陷、蘋果肌下垂、法令紋等,也會相應選擇透明質酸進行糾正。
由于在醫美領域的應用程度較高,玻尿酸被大眾熟知。而更多的老百姓也下意識地理解為,玻尿酸就是醫美產品。
其實它的臨床用途很多,骨科、眼科、燒傷、內鏡手術等等,其臨床應用很廣泛。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謝立科介紹,透明質酸最早是應用于眼科領域,臨床上做白內障手術、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等眼科手術時,都需要用到透明質酸納,作為粘彈劑維持前房深度,止血,分離增殖膜,填塞黃斑孔防止染色劑進入視網膜下等很多用途;另外玻璃酸鈉作為人工淚液治療干眼,或者其他眼藥水輔料廣泛應用于眼藥水中。目前透明質酸鈉已成為眼科重要的醫用材料。
在骨科和運動醫學領域,透明質酸也有廣泛的應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胡躍林稱,正常人關節液的成分中就含有透明質酸。隨著年齡增長,關節液數量減少、質量下降,關節的磨損增加,這時就需要進行關節內注射外源性透明質酸,保證關節中透明質酸的含量,使關節各項功能得以正常進行。而注射主要針對兩種情況:一是年輕人關節軟骨磨損導致的關節功能受限,如運動員;二是輕度和中度骨性關節炎,透明質酸的使用可減少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的使用量,特別適用于老年人、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和出血史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據了解,透明質酸在消化內鏡領域也有使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切除早期胃癌的首選治療方式。在做這一手術時,需要進行多點黏膜下注射,將病灶抬起,與肌層分離,有利于過程中完整地切除病灶,減少穿孔和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生理鹽水安全有效,而且便宜,但是在黏膜下存留時間短,難以長時間維持黏膜隆起的高度,術中需要反復多次進行黏膜下注射。高滲鹽水和葡萄糖會導致局部組織損傷,因此不常使用。透明質酸鈉是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液,它黏度高,可有效地將病灶黏膜抬起,與黏膜肌層分離。
更大蛋糕
據了解,目前無論是在生產技術和原料市場上,我國透明質酸的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都是世界領先水平。
部分醫生認為,我國在骨科、眼科等等必然會加大透明質酸本土產品的應用,一來是價格低,可以惠及到更多患者。而是可以扶持本土企業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在中國市場流通的用于眼科、骨科透明質酸相關產品的大部分市場,被進口藥品占領。
從目前的本土企業的發展形勢看,中國通過發酵法生產的透明質酸目前只有華熙。據了解華熙生物先后獲得了FDA、CFDA、GMP各種認證。而且華熙生物主要依靠出口,因為國內的應用領域比較少。華熙生物在骨科關節注射方面做了產品應用,目前叫透明質酸鈉,加入鈉離子后穩定性比較好……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透明質酸的微生物發酵法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是由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博士研發成功,持續的技術研發使得透明質酸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成本大大下降,品質不斷提升,我國也成為透明質酸原料的生產大國。
目前我國的透明質酸原料市場和生產技術世界領先。但我國的應用卻不如國外,尤其是透明質酸產品缺乏,有原料卻缺乏自主產品。
醫美機構人士認為,隨著市場的釋放,未來必然會涌現出更多能生產醫用透明質酸的本土企業。而應用在醫療方面的這一市場空間將遠超于醫美市場的空間,如果以透明質酸的總體市場空間看或許將超萬億。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
雖然目前透明質酸在眼科、骨科、皮膚、整形、內鏡、燒傷等領域使用已非常成熟,不過相比于國外,我國透明質酸產品的研發和臨床使用范圍,都還有一段距離。
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孫樹俠表示, 口服透明質酸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中。日本厚生省研究了包括HA(透明質酸)在內的489種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并將HA列入其食品添DI~U目錄。2009年日本健康營養食品協會制定了HA的食品行業標準,充分肯定了HA的食用安全性。韓國已批準HA作為食品添加物,用于食品制造。美國、中國、英國、加拿大、捷克等國也有多款含HA的食品上市,可見將HA作為食品原料已在多個國家得到認可。
國內外研究表明,口服HA,可以促進皮膚創傷愈合作用,改善骨質疏松,同時對于有胃腸炎、食管炎、胃食管倒流等等,透明質酸是很好的保護物質,保護胃黏膜,修復胃黏膜損傷。
目前在國外還被應用于計生領域,因為研究表明,女性宮頸炎、宮頸癌等和避孕套用的硅油其實有很大的關聯性,因為硅油畢竟是礦物提取的。如果改成透明質酸,能降低這些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