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新鮮的剩菜剩飯最好別吃
“老人家常常在家里頭‘勤儉節約’。很多剩菜、剩飯,有一些東西不太干凈或者不新鮮的話,不要堅持把它吃完”“要吃足夠多的菜,因為纖維素非常重要”“太咸的、腌的食物,吃太多是不好的”…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國家實驗室主任鐘南山在國家老年大學新學期“開學第一課”上,為全國老年朋友傳授健康新理念,其中不少與護胃相關。鐘南山強調,合理膳食很重要,要避免不良飲食習慣。
吃飯七八分飽,是科學還是迷思?“我很少吃得很飽。建議大家也不要吃太飽。”鐘南山說。一篇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的文章表明,適當限制飲食和抑制胰島素信號可以逆轉大部分與衰老相關的變化,減緩基因的轉錄速度,動物模型顯示可以延長10%—20%的壽命。不過,對中老年人而言,飲食“幾分飽”應根據個體需求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身體活動較多或患有某些疾?。ㄈ缲氀?、消瘦癥)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高的能量攝入。而對于久坐少動的老人,適量控制飲食則是必要的。關鍵在于量身定制飲食方案,而非盲目追求“七分飽”。
鐘南山還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常見的飲食誤區——
吃素更健康嗎?“完全吃素我是不贊成的。如果必要的動物蛋白補充不足,對壽命延長是有影響的?!辩娔仙浇榻B,肌少癥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一個重要病因是蛋白質攝入不足。此外,肉類中血紅素鐵含量豐富,如果總是不吃肉又沒有專門補鐵,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鐘南山還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不一定完全正確?!?/p>
喝湯更健康嗎?“‘食材的精華都在湯里’的說法并不科學?!辩娔仙秸f,老年人因味蕾萎縮和食欲下降,可能會傾向于選擇喝湯,湯品中的食物氨基酸和少量脂肪酸能帶來鮮美的口味、促進食欲,但實際上,90%以上的蛋白質都在食材中,有些湯如老火靚湯、海鮮湯、豆苗湯等嘌呤含量高,容易引發痛風等問題。
喝粥更養胃嗎?鐘南山介紹,粥的營養成分單一,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容易升血糖。對于易患胃食管反流問題的老年群體,喝粥容易加重反流癥狀。適當少量喝可以,不可把粥當主食長期食用。鐘南山說:“有的人年紀大以后,牙齒不好只能喝粥,但是不要只喝白粥,可以喝點有肉的粥。”
無論是胃部健康,還是全身心健康,想要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心理健康也十分關鍵?!斑@一條我自己很有體會。我覺得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辩娔仙椒窒砹肆笮睦砥胶鉁蕜t:執著追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化樂、家庭之樂。
這些壞習慣,正悄悄傷害年輕人的胃
胃病的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是什么導致年輕人患上胃部疾???應該如何預防?記者采訪了上海新華醫院消化內鏡診治部副主任醫師張毅。
張毅介紹,年輕人患胃部疾病主要有五大原因——
在生活方式上,一些年輕人經常熬夜加班或娛樂活動豐富,生活缺少規律會導致生物鐘紊亂,影響胃酸分泌的正常節律,使胃黏膜長期處于高酸環境中,容易引發胃炎。此外,久坐不動,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體育鍛煉,會使腸胃蠕動減緩、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胃脹、胃痛等不適,長期如此也可導致胃炎。
在飲食習慣上,因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繁忙而忽視飲食規律,暴飲暴食、長時間空腹等不健康飲食習慣屢見不鮮。這種飲食模式極易損傷胃黏膜。許多年輕人還喜歡吃高鹽、高脂、高糖食品,或頻繁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同樣容易導致胃黏膜炎癥。過量飲酒也會對胃黏膜造成嚴重刺激,引發胃炎、十二指腸炎和胃潰瘍等疾病。
精神壓力大也是重要因素。不少人長期處于學業、職場、生活壓力下,高壓狀態會引發慢性應激反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更會影響胃腸道蠕動,導致胃黏膜血管痙攣,減少胃黏膜的血流量,影響胃黏膜的修復和更新。憤怒、生氣等較為亢奮的情緒則會導致胃腸高動力反應,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部負擔。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能夠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引發胃炎。衛生習慣不佳、飲食不潔等都會造成幽門螺桿菌感染,而所有感染者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包括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黏膜萎縮,甚至可以導致胃癌。
藥物副作用。一些人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導致胃炎的發生。
如何預防胃部疾?。繌堃憬o出建議:規律作息,盡量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減輕胃部負擔。合理均衡膳食,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避免偏食。定時定量進食,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糧等,有助于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適量運動,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增強體質,促進腸胃蠕動,提高免疫力。學會減壓放松,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戒煙限酒,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酒精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增加胃炎的發病風險。定期進行胃部檢查,及時發現胃部的潛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胃不舒服的人還要盡量避免以下壞習慣:吃得太快,吃完就躺下;少食多餐,破壞胃酸的正常分泌,腸胃得不到休息;愛吃重口味,喜歡吃咸菜、燒烤等;不用公筷不分餐,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經常服用各種消炎藥、抗生素;經常喝冷飲,吃生冷的食物;長期飲用大量的咖啡和濃茶。
“少食多餐”更養胃嗎?
邊看手機邊吃飯的習慣要警惕
無論是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還是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都可能經歷過胃部不適的困擾。常見的養胃誤區有哪些?熬夜加班的群體如何加餐?記者采訪了天津市北辰區中醫院副主任醫師、天津市特聘科普大使王星。
王星解釋,胃疼的本質是胃發出的“求救信號”,長期胃疼有可能是患有胃潰瘍、胃穿孔、胃出血等胃部疾病,而短期胃痛,一般是胃突然受到了某種刺激,如吃了變質的食物,致病菌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痙攣。
“生活中常見的胃痛,通常是由食用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引起的。”王星說,傳統醫學則認為胃疼的原因主要是脾胃虛寒、胃陰不足、肝胃不和、寒凝氣滯等。
不少人認為,“少食多餐”是良好的養胃方式。王星比喻道:健康的胃就像精力充沛的員工,每天規律完成三餐工作量即可;若強行要求額外加班進食,反而可能引發疲勞。對于胃潰瘍、胃脹患者來說,適當減少單次進食量、增加用餐次數,更有利于恢復。但這種飲食策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實施。
現代人的傷胃習慣中,最常見的就是飲食不規律。饑飽無常的進食方式,容易打亂胃酸分泌節奏。重口味飲食會持續刺激胃黏膜,長期積累可能引發炎癥反應。王星特別指出,邊看手機邊吃飯的習慣值得警惕:“專注進食不僅能促進消化液分泌,還能通過充分咀嚼減輕胃負擔?!?/p>
針對特殊人群的養胃策略,王星給出建議:老年人應注重高蛋白、易消化飲食,細嚼慢咽避免加重胃腸負擔;孕期女性需在保證營養前提下,避免食用生冷刺激食物;需要熬夜加班的群體,建議晚餐后間隔3小時再入睡,若必須加餐,可選擇蒸南瓜、溫牛奶等食物。
養護胃健康需要系統思維。吃飯速度過快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情緒管理對胃腸功能的影響同樣顯著,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可能通過“腦腸軸”引發胃部不適。中醫四季調養理念也值得借鑒:春季適當食用香椿、薺菜等辛溫發散食材,夏季多食冬瓜、苦瓜等利濕食物,秋季以銀耳、蓮藕滋陰潤燥,冬季用生姜、羊肉溫補驅寒。
“與其追求某種特效食物,不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王星說,按時定量進餐、保持愉悅心情、保證充足睡眠,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正是養護胃健康最有效的良方。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西醫往往缺乏很好的治療方法,只能對癥處理,除選擇胃黏膜保護劑,就是疼痛、泛酸用質子泵抑制劑,胃脹、食欲不振用促動力藥。而中醫藥通過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不但可有效解決患者癥狀,甚至能使部分萎縮性胃炎逆轉。
湯藥治療需在正規中醫師的處方下使用,這里介紹一些常用中成藥,也需在醫生指導下辨證服用。
1.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笟馓撟C的治療,表現為胃脹滿、進食后脹滿感加重、食欲不佳、舌邊見齒痕等。
2.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1粒/次,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柑摵C的治療,表現為胃寒怕冷、喜熱飲、不敢吃涼東西,或伴有大便溏稀等。
3.氣滯胃痛顆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赘螝夥肝缸C的治療,表現為胃脘脹痛或連及兩肋,在情志抑郁或暴怒后加劇等。
4.摩羅丹: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s性胃炎患者,表現為胃黏膜有糜爛、出血者。除了服藥,艾灸按摩足三里、中脘、內關、三陰交等穴位也可改善胃脘痛、上腹脹、噯氣、泛酸、納呆、食減少等慢性胃炎的癥狀。
胃食管反流病。從中醫角度講,反流的根本問題不是胃酸過多,而是胃酸到了不該去的地方,可以叫做“酸錯位”。中醫強調治病求本,對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不應僅僅抑制胃酸分泌,而要解決導致胃酸沿著食道逆行的原因。比如反流的直接病機是胃氣上逆,但很多情況下胃氣上逆只是標,臨床所見,更多情況是因虛而致胃氣上逆,如脾胃氣虛,清氣不升,濁氣不降。這種情況當以補脾胃為本,若胃受納脾運化正常,反流自然就消失了。
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辨證服用以下中成藥。
1.柴胡疏肝丸:一次1丸,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證的治療,表現為胸脅痞悶、嘔吐酸水等癥。
2.左金丸:一次3~6克,每日2次,口服??捎糜谖甘彻芊戳鞑「挝赣魺嶙C的治療,表現為脘脅疼痛、口苦、嘔吐酸水。
3.理中丸:一次1丸,每日2次,口服??捎糜谖甘彻芊戳鞑∑⑽柑摵C的治療,尤其適合同時伴有大便稀的患者。
4.沉香化滯丸:一次6丸,每日2次,口服??捎糜谖甘彻芊戳鞑★嬍惩C的治療,表現為飲食停滯、胸腹脹滿。
除了規范服藥,中醫外治法對于胃食管反流病也有不錯效果。
1.穴位埋線:用埋線針將羊腸線植入身體一定部位或穴位,羊腸線緩慢吸收使穴位刺激時間延長,強化針刺作用,通常選用穴位是足三里、胃腧、中脘等穴。
2.耳穴貼壓:泛酸時,取脾、胃、交感、神門、肝膽等穴;腹脹時取脾、胃、肝、小腸、心、交感等穴。
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是指胃腸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潰瘍,根據發生部位主要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認為,本病活動期多以邪實為主,穩定期本虛兼有邪實,因此,治療上,活動期宜偏于祛邪,穩定期扶正兼祛邪。
中醫藥除有一定的抗Hp(幽門螺桿菌)作用外,更為重要的是能有效調節消化性潰瘍的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之間的失衡,還能調整紊亂的消化功能,在預防潰瘍復發、提高潰瘍愈合質量等方面有較好的遠期療效,推薦一些常用中成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辨證服用。
1.小健中片:一次2~3片,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消化性潰瘍脾胃虛寒證的治療,表現為脘腹隱痛、喜溫喜按。
2.蓽鈴胃痛顆粒:一次5克,每日3次,口服??捎糜谙詽儦鉁鲎C的治療,表現為胃脘痛,夜間明顯。
3.丹梔逍遙丸:一次6~9克,每日2次,口服??捎糜谙詽兏挝赣魺嶙C的治療。
4.陰虛胃痛顆粒: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捎糜谙詽兾戈幉蛔阕C的治療,表現為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
除了服藥,還可輔助使用穴位貼敷和穴位按摩的方法:胃脘隱痛時取中脘、建里、神闕、關元等穴;脹痛取氣海、天樞等穴;噯氣(俗稱打嗝)、泛酸時取足三里、天突、內關等穴。
]]>專家簡介:李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秘書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專業委員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會副秘書長。
好性格,養胃又養身
首先,胃病與性格有關,宜戒“焦”戒“躁”。這個“焦”是焦慮的“焦”?,F代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凡事都追求“快”,所有人似乎都失去了耐心,焦躁的情緒不斷蔓延。健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身心疾病。要想腸胃好,心理調適也不容忽視。
國外研究表明,胃腸是人類的第二大腦,胃腸疾病和心情息息相關。生活的快節奏和焦慮緊張的氣氛,是促使人類發病的社會因素之一,調整心情對于治療疾病至關重要,對于慢性胃炎更要加強心理調適以及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如果情緒太過,則會對相應的臟腑造成損傷,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能夠對脾胃功能造成損傷的多是憂思,也就是想得太多,思慮過度,心理負擔重。
人體所有的生理活動都是在神經支配下完成的,包括胃腸道。胃腸道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兩種神經互相制約,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
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抑制胃腸道運動的,情緒緊張焦慮時交感神經會興奮,交感神經一興奮,副交感神經被抑制,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就受抑制,時間長了就會消化不良。
副交感神經可以促進胃腸運動,興奮胃腸道,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蛋白酶原的合成,是胃腸運動的“正能量”。
肝火旺盛,心情急躁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相應地受到抑制,導致胃蛋白酶原分泌不足,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和吸收也就隨之變差。這也就是中醫上所講的“肝木克脾土”,肝木很容易克伐脾胃導致脾胃虛弱。如果一個人長期思慮太重,副交感神經長期受到抑制,就會出現胃腸問題。這個原理與中醫“思則傷脾”相通。
要恢復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就要減少交感神經興奮的時間,心平氣和,讓身體靜下來。所謂“好性格養胃法”,就是指矯正不良性格和習慣,不急不躁,有條不紊。認清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不要被欲望控制,不要同時做那么多事情。放慢說話速度,不插話,有話慢慢說。減慢吃飯速度,不要吃得太快,要讓食物在口腔中和唾液充分接觸,讓唾液淀粉酶先對一部分食物進行消化,這樣能夠減輕胃腸的負擔。
調整性格可以幫助恢復健康,養成好性格,慢性胃炎會好得更快更徹底。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潛移默化產生的,只有糾正平時的不良行為習慣,養成好心情、好性格,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胃病的產生。
中醫辨證分型
慢性胃炎在中醫學中屬胃痛范疇,臨床上可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弱、脾胃濕熱、胃陰不足、胃絡瘀血、脾虛氣滯六個證型進行中醫辨證論治。對于慢性胃炎,要采取調養治相結合的原則。
其中慢性胃炎之肝胃不和證型,治則為疏肝理氣、健脾化濕,常用經典方劑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對于慢性胃炎的胃脘疼痛不適、性格急躁、腹脹癥狀,能夠疏肝、溫脾、健胃,消除胃內炎癥,增強胃腸動力。如果慢性胃炎氣滯比較明顯,而且脾陽虛,腹脹、便溏明顯,可以使用枳術丸以及參苓白術散,加強健脾理氣的作用,促進胃腸動力。如果慢性胃炎沒有太多癥狀,中醫辨證不明顯,可以直接使用香蘇散和四君子湯加減,二方相合可理氣、健脾,增強胃腸動力,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促進胃黏膜的恢復。
慢性胃炎在藥物治療之前,首先調整性格習慣、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嚴格忌口,共筑醫患聯盟
在慢性胃炎治療期間,要做好忌口,知道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侗静萸笳妗氛f:“食之入口,等于藥之治病,同為一理。”飲食宜忌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食物對疾病有很大的影響,最好的康復診療不僅僅是在醫院,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難經》指出:“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最好給腸胃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保持清淡飲食是非常必要的。等胃功能恢復后,也應該繼續注意規律飲食,保護好胃腸功能。
忌口是醫患間最容易對接生活信息的地方?!俺运幤陂g有沒有忌口?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消化內科醫患之間對話最多的大概就是這句了。看病時應認真告訴醫生你平時的飲食習慣和特點,醫生也應認真告訴患者,哪些食物可吃,哪些應該少吃或者不吃。讓患者享受適合自己的健康美食,這也是消化內科的醫生職責之一。
對于消化系統疾病來說,應該摒棄不良的飲食習慣,包括吸煙,大量飲酒,吃過度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飲食不規律等。除了藥物治療,很多患者更多的是應該了解自身疾病的飲食宜忌,從小的細節做起,規律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構筑免疫長城,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的智慧以及醫患聯盟的形成。讓健康生活方式成為習慣,自發變成自覺,形成健康良性循環。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雪介紹,慢性胃炎患者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約半數有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燒灼痛,疼痛無明顯節律性,一般進食后加重,亦常見食欲不振、噯氣、反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或伴有維生素B12缺乏的其他臨床表現,如貧血及舌、口腔、消化道的黏膜炎癥等。如發現以上不適,應及時就診,至醫院進行胃鏡檢查以明確。
慢性胃炎發病率居高,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簡言之,臨床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刺激性食物、藥物、環境變化、長期精神緊張及生活不規律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胃黏膜發生炎性病變。
治療慢性胃炎,除了到醫院檢查、開藥,按時服用醫生開的藥物外,還需要怎么做呢?胃病,三分治,七分養,養應該在治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起來,要做到七個禁忌:
忌酸辣刺激 酸辣、咖啡、濃茶等刺激食物對胃黏膜會有刺激性,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長期大量食用會損失胃黏膜,導致胃炎或胃潰瘍,故盡量少吃麻辣及過酸食物。此外,冷凍的食物也容易導致胃腸痙攣,應以微溫食物攝入較好。
忌煙酒無度 酒精既可作為致癌物的溶劑而促進致癌物吸收,又可造成胃黏膜的物理性損傷,在刺激胃黏膜增加對致癌物敏感性的同時,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在反復的損傷與修復之中增加變異的機會。吸入的煙直接接觸胃黏膜及香煙的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循環,均會削弱胃黏膜的保護機制,還會促進、強化胃黏膜的攻擊因素,如胃酸分泌會增多等。故應減少吸煙飲酒。
忌饑飽不均 饑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故飲食要規律,防止過饑,七分飽就行。
忌過度疲勞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黏液減少,使黏膜受到損害,故應休作有時。
忌濫用藥物 容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司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故應盡量避免應用這些藥物,如必須服用時,要控制劑量和療程,或與抑酸藥一起服用,最好在飯后服用。
忌飲食不定時 每天進餐不定時,或者持續不斷地進餐,則會導致胃液分泌紊亂,容易導致胃黏膜損害,故飲食應固定于某一時間段,限制一日三餐,多則四餐。
忌睡前吃東西 晚上睡眠時,正是大部分組織器官進入代謝緩慢的“休養”狀態,此時強迫胃腸道處于“緊張工作”中,不僅胃黏膜得不到修復的機會,還會促使胃在大量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同時,破壞胃黏膜,導致產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病。
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上七點,配合藥物治療,慢性胃炎可得到適當緩解。
文/莫鵬(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
]]>